星期四, 4月 12, 2007

同理心

荷葉上的露珠對荷葉下的池塘說:
「我是荷葉上的小露珠,
你是荷葉下的大露珠。」
辛棄疾詞云:「我見青山多嫵媚,青山見我應如是。」
 
人與人之間衝突的來源,通常起於對彼此的誤解,或是一方態度咄咄逼人,或是一方拉不下臉來,或是情緒過於激動,或是過於執著己見…等。其實這都是可以避免的喲!首先我們來看看「同理心」的妙用吧!
  簡單來說,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,同樣時間、地點、事件,而當事人換成自己,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、去體諒他人。
  人與人的關係沒有公式可言,只能以關心為出發點,為雙方都留下空間,設想他們所想要、所需求的東西,他們能做的事,及他們自己的生活。
  也就是說,人與人之間只是關心仍是不夠的!還需要「愛」!愛,是對於別人的處境感同身受。
  有了同理心,我們將不再容易處處挑剔對方,抱怨、責怪、嘲笑、譏諷…便也大大減少;取而代之的是讚賞、鼓勵、諒解、相扶持。這樣一來,人與人的相處,便變得愉快、和諧囉!但是…
---要做到將心比心、設身處地並不是那麼容易。真的要好好用心的去實踐才行,特別要注意的是:同理心的過程是“將你心換我心”,把自己當「當事人」,而不單單只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喔!
  在衝突來臨前,如果能多用同理心,相信誤解將不再容易發生。因為你已經先緩和情緒,減去衝突發生的助燃物之一,而且“一個巴掌拍不響”,你不和對方生氣,對方也無從和你起衝突,彼此便可尋得和諧溝通的途徑了!

  同理心是人類本有的天賦能力,讓我們有能力理解他人獨特的經驗。同理心讓我們得以有意義地、滿足地與他人連結。最重要的是,同理心是建立愛的關係的核心關鍵。同理心是創造親密關係的重要因素,但卻常受到誤解、錯誤地詮釋,甚至被許多真正需要它的人所忽略。
  在這本重要的書中,哈佛醫學院講師與心理學家亞瑟‧喬拉米卡利揭露了同理心的力量,並告訴我們如何運用同理心,為那些絕望的人們帶來希望與慰藉,挽回因誤解而決裂的關係,為失去自我感的人們與自己重拾自信、信任、與信心。

星期日, 4月 08, 2007

謙卑

一天,蘇格拉底和弟子們聚在一起聊天,一位其父相當富有的學生,趾高氣揚地面向所有的同學炫耀:他家在雅典附近擁有一望無邊的肥沃土地。
當他口若懸河大肆吹噓的時候,一直在其身旁不動聲色的蘇格拉底拿出了一張世界地圖,然後說:
「麻煩你指給我看看,亞細亞在哪裡?」
「這一大片全是。」學生指著地圖洋洋得意地回答。
「很好!那麼,希臘在哪裡?」蘇格拉底又問。
學生好不容易在地圖上將希臘找出來,但和亞細亞相比,的確是太小了。
「雅典在哪兒?」蘇格拉底又問。
「雅典,這就更小了,好像是在這兒。」學生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小點說。
最後,蘇格拉底看著他說:
「現在,請你再指給我看看,你家那塊一望無邊的肥沃土地在哪裡?」
學生急得滿頭大汗,當然找不到。他家那塊一望無邊的肥沃土地在地圖上連個影子也沒有。他很尷尬又很覺悟地回答道:
「對不起,我找不到!」
任何人所擁有的一切,與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,與浩瀚無際的宇宙相比,都不過如滄海一粟,實在是微不足道。從歷史的長河來看,不管我們擁有什麼、擁有多少、擁有多久,都只不過是擁有極其渺小的瞬間。人譽我謙,又增一美;自誇自敗,又增一毀。無論何時何地,我們永遠都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。

我們應該效法自然,學習謙卑的心;
探訪數百年高齡的神木,可以學習謙卑的精神;從岩石縫隙長出的百合花,也可以看見謙卑的力量。
泰戈爾在漂鳥集中提及:
「塵土被欺侮,卻報以鮮花。」
泥土是大自然最卑微的子民,任憑眾人踐踏,卻也是大地最高貴的君子,謙虛得可以接受各種造型。
大地滋養萬物,不望回報。
泥土的芬芳來自植物的開花結果。
凹壑足以納百川
飽滿的稻穗更能彎腰

星期五, 3月 30, 2007

前世今生

「如果你前世為江上採蓮,我必是你皓晚下錯過的一朵。」-這是席慕容的詩,一直偏愛這句,喜歡那款款深情的感覺,我的前世,不是我能知道的;而後世又將如何-答案啊,也是如此地缥邈、抽象,去了一趟故宮,看了蘇東坡的寒食帖二首,竟有盈盈淚水的衝動,那種 似曾相識的感覺,強烈而直接地牽扯著我心底的悸動,一次又一次-

星期一, 3月 26, 2007

志願

「三願至今猶未了;美人、名馬與江山。」
這是多年前,逛中華商場舊書攤,偶然瞥見的兩句詩。當時暗忖驚異,其志何其壯哉,人生若此,才不枉此生。

但隨著歲月的洗鍊,經過多年紅塵的翻滾,再也沒有如此豪情壯志,與其說沒有雄心壯志,應該說變得實際真實了,人生追尋的事物太多了

星期三, 3月 21, 2007

天才的畫像


平凡也是一種幸福,此時的我深刻的體認。望著與俊生的合照,相片中的他,青春跋扈、不可一世,微揚的嘴角,帶著輕蔑不值的哂笑,靈活尖銳的的眼眸,似乎看透人間的一切。

認識俊生在高中時代,就讀我的隔壁班,當時他是學校的風雲人物,老師眼中的資優生;我則是名不經傳的醜小鴨,因此對這號人物特別憧憬崇拜,經常躲在角落,觀察他的一舉一動,下課時,他總是躲在角落,一個人靜靜的看書。一次偶然的機會瞥見,他正在研讀微積分,更激起我仰慕之心,鼓起勇氣,向前與他交談;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幕,他慢條斯理地抬起頭來,眉角微揚,一股傲人的氣質,這或許是所有天才的畫像吧!

起初他對我的談話並不經意,直到我談到文學,還有幾篇刊載在「育才街」的作品,尤其是那篇探討「金閣寺」的文章,他眼睛頓時亮了起來,話匣子一開,滔滔不絕,令我驚訝的是他擅長的不只是數學,對於文學他也能如數家珍,打破以往對資優生的刻板印象,最令我受寵若驚的是,他直稱讚我的文筆,這對於數理成績不出色而身處理科掛帥學校的我,是莫大的鼓舞。原來他也著迷三島由紀夫的作品,尤其鍾情「金閣寺」,對於曾經擁有青澀歲月的人們,或許都有與故事主角離經叛道的想法與經驗吧!。

對於三島的文字作品,我們欣賞的眼光角度一致,但對其心靈世界則看法歧異,甚至為了三島的死,我們曾經一次又一次的激辯,由於有相同的興趣,共同的話題,經常膩在一起,變成無話不談的朋友,但對於他的家庭背景,絕口不提,當時我心想,他如此的優秀必來自一個不平凡的家庭,或許他不想誇耀他的家世吧!

少年青澀歲月就在讀書考試中磨蝕消逝,遠飄的夢想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,當校園裡的鳳凰花,悄悄吐出新芽,最後爆出一片燦紅,又該是輕帆遠颺的時節。

聯考前的一個月,學校開始停課,我與俊生一起借宿清靜廟寺,做最後的衝刺。佛寺位於山之巔,溪之畔,背山面水,風光秀美,庭園寬敞,面對貓羅溪、九九峰之山峰宛如千瓣蓮花綻。

寺殿富麗堂皇,供奉金身三寶佛寶相莊嚴,碧瓦灰白垣牆,寺前一對白象,並有塑工精美的十八羅漢燈柱精美非凡。整個佛寺洋溢著濃濃的泰國風,不禁讓我想起三島由紀夫的「曉寺」中的佛剎,字裡行間,可窺出作者當時已深得佛經真昧,三島除了功於內心的鋪陳,更擅於景物的描寫,彷彿身臨其境,寫到精采處,就像欣賞一幅鬼斧神工的曠世名作,嘆為觀止。


文字以出「格」聞名,描寫時比喻意象相當多,尤其是對「美」得詮釋;其實美是主觀形成的概念,一盆花有人認為美,有人則否,那到底這盆花美抑或不美,美雖然抽象,


一大早,便被琅琅的早課聲催起,
佛寺的暮鼓晨鐘,震聾啟瞶,



星期一, 3月 19, 2007

讀書的趣味

翁森
山光照檻水繞廊,舞雩歸詠春風香;好鳥枝頭亦朋友,落花水面皆文章。
蹉跎莫遣韶光老,人生惟有讀書好;讀書之樂樂何如?綠滿窗前草不除。

新竹壓檐桑四圍,小徑幽敞明朱曦;晝長吟罷蟬鳴樹,夜深燼落螢入幃。
北窗高臥羲皇侶,只因素稔讀書趣;讀書之樂樂無窮,瑤琴一曲來薰風。

昨夜庭前葉有聲,籬豆花開蟋蟀鳴;不覺商意滿林薄,蕭然萬籟涵虛清。
近床賴有短檠在,對此讀書功更倍;讀書之樂樂陶陶,起弄明月霜天高。

木落水盡千崖枯,迥然吾亦見真吾;做對韋編燈動壁,高歌夜半雪壓廬。
地爐茶鼎烹活火,四壁圖書中有我;讀書之樂何處尋?數點梅花天地心。梅花天地心。

「春天不是讀書天,夏日炎炎最好眠;等到秋冬又至,不如等待到來年。」這是沒有體會出讀書樂趣的人最佳的寫照。
古人說:「讀書之樂樂無窮,讀書之妙妙無言。」為什麼書中樂趣足以令許多人廢寢忘食呢?讀書的樂趣樂無窮!有的人讀地理名勝,可以遨遊天下;有的人讀歷史典故,可以和古人接心神交。有的人愛好文學小說中,曹雪芹的【紅樓夢】,村上春樹的【挪威的森林】,高潮迭起的情節,引人入勝,細膩刻化的人物,令人百讀不厭。這些人類的智慧結晶,在我小小的心海中泛起的陣陣浪淘,激盪我的心靈,充實了我的思想。 王佐良先生翻譯的《論讀書》中提到:「讀書足以怡情,足以博彩,足以長才。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,與今日世界、現實人生、自然萬象貫通,運用於生活、人生,才真是領略讀書的三昧! 每當假日來臨時,我總愛靜坐在圖書館一角,在一頁頁書的纖維裡,彷彿聞得到樹的芳香,那是人間最天然的芬多精!每每讓人讀到渾然忘我,物我皆忘的境地。 在那置身孤獨的時間裡,把自己化身為書中的人物,隨著書裡的劇情起伏,神遊其中且啼笑皆非,其中讀書的樂趣和悠然神遊在古今天地間。怪不得司馬遷在暗無天日的監牢中,卻依然能依靠書本的力量,完成偉大的史記。司馬遷「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」的史記巨作,讓人讚嘆不絕。 我才真正體會到古人說的「三日不讀書,便覺面目可憎,言語無味。」一個人沒有經過書本的薰陶,他的思想是空洞,可笑的,沒有任何想法,滿足於平庸空洞思維的生活。 西方諺語說:「書本是幼年人的玩伴,青少年的良師,成年人的朋友,老年人的使者。」只要悉心捧讀一本本好書,從書裡學習到智慧靈光,人生百態,那麼每個人都能享受「讀書之樂樂無窮」的愉悅,社會上自然處處洋溢著書香了。 所謂「腹有詩書氣自華」,書能使我們的心意昇華,找到生命盎然的泉源。所以唐朝詩聖杜甫說:「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」透過書本作者的知識、人生體驗,我們得以汲取精華,增長見識,啟迪智慧,頤養性靈。 【顏氏家訓‧勉學篇】說:「積財千萬,無過讀書。」台北市長馬英九的家訓更富智慧哲理:「黃金非寶書為寶,萬事皆空善不空。」因為開卷有益,開卷有樂趣,尤其會讀書,讀好書,才能領略讀書之益、讀書之樂。讀書引領我們樂善行善,有位智者說過:「慈悲沒有敵人,智慧不起煩惱。」足以說明讀書不僅可增進知識,增添智慧,還可以教我們熱心助人,與人為善的處世之道,是這世界上最可貴的精神財富。 古云: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;張潮在【幽夢影】中談到:「人莫樂於閒,非無所事事之謂也。閒則能讀書,閒則能遊名勝,閒則能交益友,閒則能飲酒,閒則能著書。」
人生就像一部百科全書,人的一生一輩子都研究不完!是驚嘆也是豐富多彩的。
喜歡讀書的讀者將作家翻轉過來看,宛如「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。」時常使讀者從作者書裡尋覓寶藏般的驚喜,感到心靈快樂的激動,讓人打從心裡感到痛快舒服,淋漓盡致便是人生最棒的事。」
一本好的經典是可一讀再讀的,例如中外經典,「經典之作」是人人皆稱讚卻不願去讀的好書。 從古至今,多少的偉人莫不是經由讀書而踏上成功之路!鑿壁偷光的匡衡、藏火苦讀的祖瑩、廣涉書海的曹雪芹、自學成才的王雲五,他們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,在在皆為後人樹立了良好的楷模。
讀書的樂趣樂無窮!你是否深刻地感受到了呢!

星期五, 3月 16, 2007

浮雲遊子

自古人們經常未了知名或莫名的理由、原因,離鄉背景、漂泊在外…不論遠遊的理由為何?總是透著些許的無奈與傷懷。

客居異地的結果,有人發跡,有人失意。有人像南翔的候鳥,歸航有時;有人則是遠征的孤蓬,隨風散佚。

對於長年羈旅在外的遊子們,鄉愁就像夏日的九重葛,那樣環繞,糾纏、盤據著他們的心,愈久愈茂。經常看見離家經年的遊子,灑淚細訴故里的點點滴滴,雖然是塵封已久的陳年舊事,但他仍能如數家珍,娓娓道來,思鄉之情溢於言表。

曾幾何時,我也成為那離鄉漂泊,獨居異地的遊子,離開熟稔的家鄉,遠赴一個全然陌生的異域。脫離父母的羈絆,自由的興奮沖淡了些許的鄉愁,一切事物皆如此地新鮮,志同道合的夥伴,白天裡,一起辛勤工作;黑夜裡,一起說南道北,日子就在無憂無慮中,悄悄地流逝,直到有一天,室友們都夜遊去了,只剩我一個人獨處,閑來無事,突然想提起筆來寫寫家書,寫著寫著,一股莫名的鄉愁湧上心頭。

那夜我失眠了,輾轉反側,不能成眠,第一次有想家的感覺,夢裡竟是故鄉的一草一木。第二天醒來,迫不及待地在家書後面加添幾字,因為業已深秋,想必家鄉柴山上已是楓紅層層,所以請母親寄來楓香的紅葉,一解鄉愁,就這樣,這三兩片楓葉ㄧ直夾在我的日記裡,伴我度過一段孤寂的遊子歲月。等到年紀漸長,懂得如何沉澱鄉愁,不再輕易浮顯於外。只有在夜闌人靜時,細細咀嚼那份由濃轉淡的鄉愁。

星期二, 3月 13, 2007

采蘋

昨夜夢見一陣狂風驟雨,故鄉窗台上的「小紅楓」經過無情地摧殘,落葉遍地。

「小紅楓」原是一株長在荒野默默無聞的植物;第一次遇見它,是在玉峰的山巔,那時夾雜於大樹之中,並不顯眼;我與妻為了追一隻蛺蝶,無意瞥見了它,當時我納悶:為何在這群互為崢嶸的樹林裡,竟能存活著如此柔弱的小東西?

後來在那段事業失意的日子裡,懷著逃避的心理,我與妻子再度登上玉峰,在妻子的驚訝聲中,我再次注意到它;妻對著它,意有所指:「在眾多競爭的環境裡,這株小樹仍能安然自存;而你卻甘為命運的俘虜,向現實低頭。」說的我羞愧不已;是的,我竟然比不上一棵小樹。

聽完妻的這番訓詞,我不在覺得他柔弱不堪,反而覺得異常堅強;
一時心血來潮,決定將它移植至家中,與妻大費周章,折騰許久,才將它從土中拔出;根是如此蜿蜒、綿長,想不到看似嬌弱的它,竟有強勁的生命力。

回到平地,我小心翼翼地將它栽在精緻的花盆裡,擺在桌案上;這株堅強的小樹也許過慣了山裡風吹雨淋的日子,對於溫室裡嬌生慣養的日子頗不能適應,葉片紛紛蜷身啜泣起來。

正在手足無措的時候,一位服務於農改場的朋友來訪,見到此慘景,建議我將它移置窗台上。

就這樣經過好些時日,早已將此事遺忘;有一天清晨,拉開窗戶,窗外柔雨絲絲,那帶著溼意的凉風,軟軟地吹來靜滯在簷下波斯菊的清香,正當想掬取這芬芳時,抬頭望見了它-身穿一襲紅衫,髪稍沾滿露珠,搖曳生姿頻頻向我招手…

不久,農改場的朋友再度來訪,我迫不及待地為他訴說這奇蹟,朋友聽完,笑了笑


星期一, 3月 12, 2007

魚問

前一陣子,將家裡重新佈置一番,突然發覺電視架旁邊的鞋櫃上,空蕩蕩的。妻子心血來潮,提議上面擺個水族箱養魚,一方面可以改善美觀,一方面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。經過家庭會議大家一致表決通過,擇日不如撞期,中午一吃飽飯,全家興沖沖地到附近的水族館挑魚缸、選魚。

到了水族館,參觀了精心佈置的水箱,在跟店員說明我們的需求後,他開始幫我們組裝-一呎半的水草缸,外掛濾水器、日光(太陽)燈,還有CO2產生器,以利水草進行光合作用。

水缸既定,接下來就是選魚。老婆、兒子挑的是孔雀魚、而我則偏愛紅燈魚。最後帶著魚缸、細砂、岩石、10隻孔雀魚、10隻紅燈魚、2隻金色清道夫、魚飼料、營養劑及各式各樣的水草回家。

回到家,把黑色細砂倒入水缸,用水沖泡,將砂裡的雜質洗出,再將岩石擺設定位後,底砂完成,開始栽種水草。左前方植日本簀藻 Blyxa japonica、中間栽青斑睡蓮 Nymphaea lotus、前方鋪上宮庭草 Rotala rotundifolia "Green”、右後方則是大浪草 Aponogeton ulvaceus及紅葉 Ludwigia perennis,顏色紅綠相間、高低層次分明,一個鮮活的海底世界儼然成形。

將水族館帶回來裝在透明塑膠袋的魚群放在佈置完成的水箱中,讓牠們慢慢適應水溫。兒子們在一旁迫不及待,頻頻問道:
「什麼時候,才能將魚放出來?」

經過漫長的等待,終於剪破塑膠袋,一開始魚群,畏畏縮縮,不敢游出袋子;當第一隻魚,勇敢地順勢游到水族箱,其他的魚也一股腦兒向四處散去。
「游吧!盡情地游吧,以後這就是你們的家。」妻和兒子們興奮地高喊著。 就這樣,我們家擁有第一個水族箱。

當打開太陽燈,照在深藍色的背景,水顯得更為清澈,魚兒紛紛浮在水面,一番載浮載沉之後,玩累了,各自回到自己熟悉的領域;孔雀魚競逐於上層,紅燈魚悠遊於中央,清道夫鼠魚則遊戲於底層。各有各的空間,互不侵犯。 從此恬靜的夜不再寂寥,一群活潑明艷的魚點亮了整個夜。

寂靜的夜,獨自一個人靜觀游魚,引起無限遐思;自古,人們羨慕魚能悠遊五湖四海;如今透過這幽藍透明的水族箱,而無限延伸的海底世界中游躍奔戈的五彩魚群,反思塵世間種種人事,畢竟下過海,就對塵世間的紛爭看得開;在那無盡的藍色容顏裡,人類文明六千年的一切哀愁,不過是一條魚在你面前游過時,呼出的一串小的氣泡…

星期三, 3月 07, 2007

冬陽的滋味

雖說近年溫室效應,冬天不再如此地冷氣逼人,但偶爾鋒面來襲,也是冷得讓人直打哆嗦。寒流侵襲的日子,天空是灰暗的,濕冷的空氣,冷清的街道,車輛、行人稀少,就連平時愛熱鬧、撒野的野貓野狗,如今蜷身躲在街角,不時哆嗦喘息著;人們也只能躲在暖氣房裡,詛咒天氣的惡劣,氣氛沉悶地令人發慌。

不禁懷念起以前鄉下的冬天,雖然也是寒風刺骨,陽光照不到的地方,雖然有點陰冷,但陽光照耀得到的地方,感到特別的溫暖。在凜冽的冬日裡,說冬陽是上天的一份恩寵,一點也不為過;冬天的陽光沒有夏日來的炙熱狠毒,隨時可能曬得皮膚灼傷,冬陽是柔和和善的,照得毛孔舒展,通體舒暢,只見簷間一雙麻雀互相競逐;後院一隻慵懶的波斯貓,雙眼瞇成一線,牠們正享受冬陽的滋味。

第一次真正領略冬陽的滋味,在一個臘月的午後,我為了逃避寒風,躲進祖母的西廂房;萬物一切蕭索,惟有屋外寒梅不畏寒冷,恣意地怒放著。陰暗的廂房裡,火爐正紅,但還是覺得冷氣逼人;這時祖母端坐在床沿的搖椅上取暖,我則藏身在溫暖的棉被裡,只露出頭來,輕靠在祖母的雙腿上,當時我正緊閉著雙眼,突然覺得眼前一片火紅,睜眼一看,只見一道道金黃色的光芒從窗欞的隙縫灑瀉而下-原來是夕陽的餘暉,屋內頓時明亮、暖和了起來,這是以前所未有的特殊感受,只見冬陽下,祖母臉上的皺紋更加鮮明了,而嘴角露出一絲絲的微笑,是那麼的滿足,永遠忘不了當時的畫面,希望時光就此留住,畫面永遠停格,但歲月無情,祖母也已過世經年,徒留西厢的冬陽,已難覓回當年天倫溫馨的滋味,好一陣子,與其說怕到西廂,倒不如說怕見到西廂的冬陽,怕睹物思人。

隨著歲月流逝,我離開那花香處處明媚的故鄉,來到充滿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中奮鬥打拼,每到冬日,陰霾的天空,緊鄰的高樓大廈,難覓冬陽的蹤跡。前一陣子出差回到故里,暫時在舊厝住下;一日,抽空坐在西廂南窗下的書桌旁,感到一種異樣特殊的滋味,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,是從窗欞洩下的陽光。原來夏已去,秋正盡,初冬方至,窗外的太陽又隨分南傾了。





星期日, 3月 04, 2007

等待

等待是一種修養,更是一種美德。
韓信忍受胯下之辱,爭的是千秋萬世名。
孔子周遊列國,訪尋的是治國賢君。
越王句踐十年的等待,生聚教訓,一舉消滅吳國。
貧寒士子,十年寒窗苦讀,為得是一朝金榜題名,鯉躍龍門。
姜太公隱身渭水邊釣魚,釣得是有緣人。

有人用全部的生命,等待那片刻的燦爛;
黑夜長期不甘星辰的熒火,等待那剎那絢爛的黎明曙光。

等待是尋覓一個最佳的時機
惟有黑夜的篝火特別的美麗;只待夜晚的星空特別耀眼
夕陽善於等待,為的是皎月的香吻。

等待不是全然一味消極地防守,而是等待良機積極地進攻
情場聖手善於等待,為的是博得伊人的青睞。
獵犬善於等待,為的是捕獲等待多時的獵物。

等待並非漫無目的的空等;相反的,是有計畫、耐心的守候
劉邦善於等待,暫避項羽鋒芒,最後決勝郢都,逼死霸王於垓下。

有人用一生的等待守候,追求生命的真理,
蘇格拉底一生堅持真理,最後以身殉道
伽利略

等待是蓄勢待發而非輕率莽撞

但願我也是一個善於等待的人
等待日出日落、花開花謝

星期五, 3月 02, 2007

戀戀貓羅溪

山城裡的冬天似乎來的特別早,才十月,凜冽的北風呼嘯著,吹過山巔,相思林,還有靜臥野地的貓羅溪…

那年冬天,回家鄉探視年邁的祖父,祖父提議到貓羅溪畔芭蕉園走走,於是祖父、我還有就讀國小的堂弟,祖孫三人向溪邊出發。

來到溪邊,小心翼翼地攙扶著爺爺下車,翹首四望,貓羅溪歷經了「九二一地震」的摧殘,容顏破碎,原本略微筆直的河道,如經分叉成數個沙洲。溪邊的蘆葦,早已耐不住西風的肆虐,紛紛蜷身啜泣起來,只見蘆叢三兩隻鵪鶉,正頂著寒風,拼命地覓食…

貓羅溪為何喚為「貓羅」已無史蹟可考,或許是由平埔族與轉譯而來吧!為烏溪下游左岸之一大支流,東北鄰烏溪本流,南與濁水流域為界,西背八卦山脈,發源自南投縣境之中心山,流經南投縣之中寮、名間、南投、草屯,台中縣之烏日鄉,以及彰化縣之芬園鄉等鄉鎮,於彰化市快官附近匯入烏溪本流,長約47公里。 其重要之分歧包括平林溪、軍功寮溪、茄荖溪及溪州排水等,全流域集水面積約377.5平方公里。本溪上游在千秋里附近出谷後漸趨平緩,自千秋橋至振興橋段平均坡降約0.003,振興橋至平林橋段平均坡降約0.0006,平林橋至出口匯流處平均坡降約0.004,可謂一緩流河川。 本溪河幅不甚寬廣,最窄處不及200公尺,最寬處也不超過1,300公尺,大部分河段皆有約50公尺至100公尺寬之明顯深水槽,屬於複斷面河槽。

貓羅溪一直是鄰近幾個鄉鎮的命脈,無數的農田都仰賴它灌溉,而它也任勞任怨擔任此工作。記憶中溪水是清澈的,當時溪中盛產一種彩虹魚,當於離開溪水的那一剎那,在陽光直接照射下,現出七彩光芒,因此鄉人稱之為「彩虹魚」,年紀稍長,我翻遍了各百科全書,魚類圖鑑,一直找不出這「彩虹魚」真正的學名,後來溪水逐漸混濁,「彩虹魚」芳蹤已杳,人們也漸漸淡忘它的名字了。

走進自家的芭蕉園,園裡的芭蕉,長的稀稀落落的,爺爺說,今年連續幾個颱風,吹倒許多芭蕉樹,導致青黃不接,產量減少。這時,一隻烏鶖在不遠處的檳榔樹上直叫著:
「吃酒,吃燒酒…」,陣陣叫喚,祖父嘴角不禁露出一絲的微笑,
「好久沒有見到烏鶖了!」我與祖父異口同聲說道,

記得小時候,這溪畔植滿檳榔樹,每當天剛破曉,成群的烏鶖就在樹上聒噪著,而我老愛跟著祖父在自家的農田幹活,每剛套好了犁,烏鶖就停止了叫唱,然後飛將下來,跟在犁後跳,啄食蠐魯、蚯蚓隻類的土蟲,但隨著農藥的發明,烏鶖再也覓不了食,漸漸銷聲匿跡,烏鶖具有強烈的地盤觀念,當有其他鳥類入侵,便奮不顧身,起而驅趕,一直是蕉樹的守衛者,但物轉星移,如今也只能棄守家園,遠走他鄉了。

遠處紅色拱形的綠美橋,橫跨貓羅溪,這是以前聯絡市區與「軍功寮」的必經要道,祖父回憶說以前沒有這座橋時,要到對岸,經常是涉水而過,平日,溪水清澈涓細,但每當大雨過後,溪水暴漲,往往淹沒附近的農田。為了方便連絡交通,最初,搭建竹筒橋,後改為水泥橋,物轉星移,自從新建大橋後,就此荒廢了好一陣子,甚至有人提議將之拆除;

後來九二一地震將新橋震垮,而舊橋卻奇蹟似完好無缺,屹立不搖,最後經過熱心人士的奔走,決定將舊橋保留下來,將其規劃為行人徒步專區,並賦予其一個頗為詩意的名字,

順著修好的河堤走著,這一段由於剛整治完成,別有一番風味,經常吸引人群來此攬勝,只見溪水汨汨的流著,似乎對人們訴說不完的陳年舊事…走著走著來到了附近的包尾山,站在包尾山的制高點遠眺貓羅溪,在頂寮附近,水流趨緩,在靄霧薄暮籠罩下,景物層次分明好似一幅水墨畫,上游中寮鄉段,溪流兩岸竹林茂密,碧山岩隱身其中…

星期四, 3月 01, 2007

舞動的空中精靈


記憶中夏日的傍晚是屬於蜻蜓的,成群的蜻蜓飛舞著,遮蔽了整個天空,牠們舞動著透明薄翅,迎著夕陽在水田、溝渠間,忽而點水忽而停駐草間,輕盈的身影,是夏日最具田園風味的夏日風情畫。

最常見到的是的(猩)紅蜻蜓,一如其名,全身紅得亮眼的蜻蜓,有時化身為體態輕盈、愛跳舞的紅色的精靈,在天際恣意地賣弄牠們曼妙的舞姿,其實牠們是主宰天空的霸主,一架架紅色轟炸機轟然作響,這時天空不再寂寥…

蜻蜓具有強健的胸肌,以帶動兩片薄薄、窄長的翅膀,能高速在空中飛行,又因其頭部能夠上、下、左、右轉動,且有一對大複眼,視覺非常的敏銳,能夠在空中追擊或攔截一些動作慢的飛翔昆蟲,所以是空中的惡棍。由於三對腳上密生刺毛,因此獵物一旦被抓到就別想掙脫魔掌,牠即可邊飛、邊用銳利的口器享用牠的大餐。

蜻蜓的稚蟲(水蠆)是水棲性昆蟲,嗜食水中生物,常追得牠們走投無路,則是水中的惡霸。
  
又蜻蜓具有「領域佔據」的習性,所以為了捕食及搶得交尾配對的機會,常會發生爭奪地盤而互相追逐的場面。

群中偶有夾雜幾隻失群或異群的蜻蜓,有的是上下體色截然分明,胸部成藍灰色,腹部則是對比的紅色這是霜白蜻蜓,一身藍灰的侏儒蜻蜓感覺比猩紅蜻蜓和霜白蜻蜓纖細得多,尤其是下腹部,杜松蜻蜓則是一身深色勁裝,大大的複眼成墨綠色,就像戴著墨鏡般,黑色腹部的白斑是他的另一項特徵,牠們總是吸引我的目光,當時年幼的我,體內宛若注入某種新鮮的素質般,自燠熱的午後復活了,慢慢的凝聚、微微的對待生命的崇敬與驚奇的精神,觀睇著這幾隻旋飛上下、與眾不同的東西。


他們可不是群空亂舞,是配合路徑節奏的,一點也不含糊,不輸給職業舞者;縱飛的路線成梯狀的之字型,從頭飛到另一頭,到兩邊盡頭時,更停頓一兩秒,然後或上或下往回飛。牠們往返不休地飛了一遍又一遍,不知疲倦,像是知道旁邊有人欣賞似的,於是賣力表演著,變化出各種忽上忽下,急緩快慢的招式,玩累了,嘎然停止,翩然離去。

星期三, 2月 28, 2007

青春歌未央

有人說:青春是一部「未央歌」,何不提起你(妳)多情的筆,為荳蔻年華譜曲;學學夏蟬吧!!!讓我們的歌聲不歇。

當東風揚起,
滿城杜鵑爆出這一季燦爛,
這裡沒有杜宇的哀啼,
滿是動人的花悸。

含笑掬取馨香盈袖,
桂花挹芬清香遠颺,
悄悄地-
愁緒爬滿相思樹頭;
黃色的小花是回憶的彩裳,
寄語畫滿白千層裡,
斑白的外皮是情意的信籤。

誰知西風與落葉輕觸,
惹得落紅滿徑,
落桐飄如遠年的回音,
也帶走了金華歲月。

莫嘆西風無情!
須知落英化為春泥更護花。
何不學學倜儻的李青蓮,
獨佇漢江畔,
狂歌稱年少,
斯人已逝,
楚歌依舊。

摭拾春泥遺跡,
審視秋葉圖騰,
是歲月翻滾的誥語;
俯勘雪泥鴻爪,
傾聽雁的呢喃,
是季節變換的天機。

西風蝕我記憶,
使過往的春天都覆滿落葉;
但東風浸我相思,
將蒼白的記憶染綠。

讓那首青春狂曲歌未央,
讓我們的跫音成為千古絕響…

星期一, 2月 26, 2007

望春風



寫於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前夕


二二八事件發生至今已屆六十年,一直被認為一場族群對立的悲劇;以前威權統治時代,一直被視為政治禁忌,大家噤若寒蟬,深怕身陷白色恐怖的的泥沼中,隨著威權的瓦解,人民試著去揭開歷史的真相,但當年的主事者早已作古,秘辛也隨之歸於塵土;再多的譴責與責難,喚不回逝去的英靈。

當年一個的偶發的地方事件,竟然演變成全台的歷史悲劇,其實歷史事件的發生絕非單純的一種原因,而是有多個錯綜複雜,互為因果的因素,才能擦撞出歷史的火花;如果將所有的功過推諉加諸於單一個人的身上,這是有欠公允,也是不負責任的作法。

歷史事件只是歲月流轉過程中的偶發過程結果,悠悠歲月不會因為因任一歷史事件而暫停或終止。

歷史通常是一場可怕的錯誤,帶給人們無窮的災難,時間是最佳療傷的良方,可以慢慢撫平受難者的傷口,如果舊事重提,無異是在傷口灑鹽,讓傷者更加地痛苦。

歷史往往只有悲情,沒有真相;歷史是主觀的,正所謂董狐之筆,孰能貴之,孰能賤之;人生的一切悲歡離合,終將淹沒於歲月的洪流裡。

紀念非仇視,如果自己身陷在仇恨之中,不能自拔,試問古今多少歷史悲劇,如何能夠一一血債血償呢?歷史是宏觀的,不是偏狹的;歷史正像一面銅鏡,照著古代,也照著今塵,我們因作為借鏡,引以為戒。

此時此刻,二月的寒風將息,三月的春風再起,平地的櫻樹正恣情地綻放著紅裡帶白的花朵,不啻象徵著和平與血腥,全憑賞花者的心情,

星期日, 2月 25, 2007

喜見新綠

近來天氣乍暖還寒,信步來到附近的稻田,發現已駐滿圳水,秧苗正長,一片綠油油的景象;遠處竹林深處的水塘裡,白亮帥氣的成鴨正帶著黃毛茸茸的小鴨,載浮載沉其中,時而低吟,時而高吭,好不自在快活,正所謂春江水暖,鴨先知。

過年前,閒來無事,到蓮花舫走了一趟,驚見原本光禿禿的草地,冒出了幾棵綠芽,新年春雨過後,再度造訪蓮花舫,只見草地裡爆出一片黃綠,到處綠意盎然;一旁的蓮花池也不甘寂寞,池中原本只有稀疏的殘株,如今三兩株青翠欲滴的荷葉冒出水面,中間夾雜著一朵朵粉嫩嬌羞、含苞待放的蓮花,偶爾,一身黑色的蝌蚪穿梭其間,悠然自得,這時飛來幾隻白鷺鷥,停佇池中的噴水池,弄縐了一池的春水。

東邊柵欄裡的兔子,也褪去了略顯骯髒的灰毛,換上潔淨的白毛。
這一切的準備,都是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;

假期即將結束,讀國小的兒子正愁寒假作業尚未完成,題目是畫出寒假中最快樂的一件事;突然靈光一閃,找出剛洗好的照片,翻出其中一張照片,是之前全家同遊蓮花舫時所攝-雲淡風輕的春日午後,一座橘紅色偌大復古的牛車,上面站著三個笑容如陽光般燦爛的小孩,比出各種可愛勝利的手勢,背景是一片無限延伸的綠,是淺綠、草綠、深綠、墨綠,在陽光的照射下,組成一種莫可名狀,令人感動的綠,嗅出是一種青春的氣息,看出是一種希望的表徵,是一種喜見新綠的幸福,在在都顯示春天來了,直覺春天真好。

星期三, 2月 07, 2007

南海遺事

(一)美麗的印度支那

重巒的青山,點點的帆影;
潑墨灑在湛藍的湄公河上。

遙遠卻親切的國度! ! !
橫躺於南海邊的處子,
不施粉黛,清麗脫俗。

大漢帝國足跡已杳,法蘭西馬蹄聲遠;
歲月不著痕跡,依然故我。

(二)神秘的印度支那

斑駁的宮牆,褪色的金瓦,
凝脂的護城河水,反射六朝金粉;
嗚咽的宗廟鐘聲,訴說一頁滄桑。

古老而文明的國度! ! !
舊王朝傾頹;新王朝興起,
世世代代、歲歲年年。

不變的是那江水悠悠…

(三)殘破的印度支那

那一年的槍響,註定雲要開始流浪,
雲絮飄過紅河、南海,
一會向東,一會忽西,
為著尋覓落腳的「迦南地」。

由於雲朵出走,
天空顯得陰霾;
青山變得蒼老,
湄公河湛藍不再。

為了喚得白雲歸,
昔日的南海姑娘,
抹上一層又一層的濃妝,
但-
濃妝下的雙眸,
依稀可辨一條又一條歲月刻畫的魚尾紋。

(四)嶄新的印度支那

矗立的高樓,繁華的港灣,
艷陽再度登臨南海上。

一隻蓄勢待發的孤雛;浴火重生的鳳凰,
振翼而飛,
解除厄運的魔咒,
衝破神話的桎梏,
航向一個燦爛的未來…

不管是含苞少女也好,
徐娘半老也行;
仍然是美艷照人,
丰采依舊。

星期二, 2月 06, 2007

守住這一季燦爛

不經意間,原本光禿禿的稻田,爆出一片亮黃。
黃橙橙的花海,三五間農舍點綴其間,
原夲寧靜的田野,整個熱鬧了起來。

湛藍的天空,金澄的大地,
像極了梵谷的陽光麥田。
油菜花,這微不足道的東西,
竟使人如此著迷,經常引來旁人的駐觀與讚嘆…

每年十二月底至隔年一月中,就可看到成群成片的油菜,油菜花沒有炫麗的外表,朵朵平凡的小小油菜花在冬季蕭瑟的田原間綻放,澄澄綿延成一片鮮黃燦亮的花海迤邐眼底時,那隨風搖曳的鵝黃色嫩綠,不由得令人驚艷,為其熱情洋溢的數大之美感動不已。

然而,在百花競放惹人愛憐的春臨人間之際,油菜花顯得並不起眼,卻是小小油菜花完成了她的平凡宿命,化成春泥做為滋養春耕農田”綠肥”的葬花時節。若以龔自珍的名句:「落花不是無情物,化做春泥更護花。」來形容油菜花,雖然有著幾許傷感,卻也是挺貼切的比喻。

油菜花是十字花科的草本植物,主要生產國是印度及加拿大,由於油菜花的嫩莖及葉可以食用,種子還可以榨油或當飼料,並且是寒冬裡最容易栽培的農做物,所以農民們常於農田冬季休耕期間在田裡灑上油菜籽,播種後約莫2個月便開出朵朵黃色的小花,等到第二年春天農民再將油菜耕入土中以增加土壤中的養分。油菜花形是由四枚花瓣,和一枚雌蕊和四枚長雄蕊,兩枚短雄蕊,所形成的小小花朵,花粉中含有豐富的花蜜,常引來翩翩彩蝶與小瓢蟲子飛舞於花間採蜜,雖頻添了鄉間田園自然繽紛的景致,卻也造成農人們後續春耕時除蟲的困擾,因此目前油菜花田的栽種面積已逐漸縮減。

望著逐漸消失的油菜花田,令人想提起畫筆,記錄下這珍貴的一切,記憶下這燦黃,因為事過境遷,或許十年後、百年後只能在畫中回憶追尋…

鄰居送來家鄉自種的油菜花,清脆爽口,全家讚不絕口;現代人吃膩山珍海味,卻對這不起眼的野味情有獨鍾。


星期日, 2月 04, 2007

水誥-二遊淡水河有感

(一)
第一次邂逅在麗日,
晃樣的江面是妳的微笑;
粼粼的波光是妳的祝福,
我徜徉在妳的歡笑裡。

妳我同是漂泊客-在水草深處萍聚,
沙渚上,白鷺與妳我作陪;
江海中,魚族為妳我獻唱。

妳有妳的方向,我有我的目標,
我將隨著水筆仔再度浪跡,
而大海是妳最終的歸宿。

揚帆出發的錨已經收起,
掬滿彩霞的紅暈,
滿載一船的愉悅,
我將離去,親愛的朋友。

(二)
第二次重逢在雨中,
起伏的江浪是妳的嗚咽;
汨汨的波濤是妳的訴怨,
一張千古蒙塵的臉,洗盡多少人間鉛華,
妳怨六朝金粉凝脂,滿是泥垢的沉積。

我走過沙洲,白鷺杳然;
我度過凌波,魚群失怙,
蒼茫間,竟然找不到容身之所。

妳我只是異群的孤雁,
擦身而過,
玄鳥終將南歸,我將振翼而去。

把烏雲裡的雨珠當作餞酒,
灑祭江水,
此去空水悠悠…
只剩獨抱琵琶得妳。


星期三, 1月 31, 2007

推倒心中的那道牆

參觀南投仁愛之家育幼所有感

說來慚愧,在南投生活了近四十年,竟然不知道這裡有這樣的一個地方,它靜靜地佇立在市郊僻靜的角落,並不顯眼,驅車經過,你很容易呼嘯而過,而忽略了它的存在。

從外面花花世界,進入仁愛之家的大門,感覺有點陌生不自然,隔著一道矮牆;竹籬花牆裡靜悄悄的,白淨的水泥地操場上三兩隻空鞦韆迎風輕輕的搖盪著,覺得牆裏牆外是兩個不同的世界,直到見著保育員親切燦爛的笑靨,才稍稍化解了彼此的隔閡,拉近大家的距離。

在保育員熱心的引導下,我們參觀了院內的各項設施,一開始,我們小心翼翼,深怕無心之舉,傷害院童的心靈,而院童對我們的突然造訪,也顯得有點手足無措,總覺得我們之間隔著一到無形的牆,保育員嗅著這股不尋常的氣氛,要我們自然放輕鬆,漸漸地,我們融入了院童的生活,而院童們對我們這些不速之客也解除了戒心,當見到院童們與我們的小孩在操場上,盡情的奔跑與恣意的嬉鬧,我感覺到彼此心中的那道牆已轟然倒下,已無距離與隔閡…

後來,大家聚集在餐廳,一起捏著紙黏土,大夥聚精會神,作品巧然成形,個個創意十足,誰說育幼院的小孩不如人,怎奈造化弄人,其實只要給予適當環境與教導,與一般孩子無異。

到了作品分享時間,剛開始院童顯得有點靦腆而不自然,經我們的鼓勵,最後個個變得自信滿滿、落落大方的與大家分享作品,所以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同情與憐憫,而是一視同仁,給予公平、平等的對待,外界給予的不是施捨憐憫,而是要扶助他們自立,獲得自尊。

最後,院方為了歡迎感謝我們的造訪,全體院童當場為我們獻唱,歌聲響起,猶如天籟,這是天國傳來的天使之音,聽著聽著…只見大家眼框泛著淚光,滿是不捨與疼惜。

整個活動在院童優美的歌聲中結束,曲終終將人散,該是分手道別的時候,望著外面空蕩蕩的操場,天空是如此的湛藍,延伸到牆外無限的空間;陽光是如此地燦爛,正無私地照著牆裡牆外,當走出育幼所的大門,驀然回首,發現高牆不見了,竟是平闊的草原和嬉鬧的孩童,我們一群人相視而笑,懷著感恩滿足的心情踏上歸途。

星期二, 1月 30, 2007

夜雨寄北

建醮是民間最大規模的一項宗教活動,而且也是最普遍的一個宗教活動,它具有祈求國泰民安,風調雨順的意義在,醮的種類極多,祭祈儀式也十分複雜,是最能完整展現民間信仰風貌的一項宗教活動,往往吸引了數以萬計的人來參加,熱鬧非凡,多彩多姿。

甲辰年,時序季冬,家鄉正舉辦十二年一度的建醮慶典,當然不能錯過。收拾簡單的行囊,坐車返鄉,一進市區即實施交通管制;辛勤的員警忙著疏導交通,熙熙攘的人潮,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鞭炮鑼鼓聲。

遶境法會開始,道士引領大批的信眾,徒步遶境祈福;由配天宮出發長列隊伍浩浩蕩蕩穿梭於各主要街道,一路上由各藝陣表演,有宋江陣、旗陣、跳鼓、督陣、十二婆姐陣、五虎將、南管、北管陣等六、七十個陣頭,熱鬧滾滾;

沿途,商店住家則供奉祭品,自設香案,焚香祭拜,祈求神明保祐合境平安。

巍然矗立七座醮壇,分別坐落不同的地點,代表不同的方位;皆用竹子或木材搭建而成,高十餘丈,分成三層或五層,每層都裝飾有精采的花鳥人物或民間傳統故事,並且加上電動花燈及五彩的霓虹燈飾,顯得五彩繽紛,美輪美奐。一旁裝飾華麗,口含柑橘的神豬是慶典上的壓軸,代表信徒最虔誠無私的供奉,總是吸引無數人的目光。

原本是麗日當空的午後,居然下起雨來。嘻鬧歡樂的街道,氣氛絲毫不因雨勢而稍歇。我隨著人潮走去,只見家家戶戶懸掛彩燈,路邊盡是攤販的擺設,雖比不上城市裡百貨公司的櫥窗,仍然琳瑯滿目,別有一番樸實的風味

看著看著,一個精緻的香包深深地吸引著我,記得,十二年前那次「做醮」,我與文義同樣走在這條街道上;那時,我剛上省一中,而文義卻因家貧無法繼續升學,即將到彰化當學徒。

一路,兩人默默地走著,空氣凝重的使人欲窒息,絲毫感染不到一絲歡樂的氣氛;走著走著,文義在一個掛滿香包的攤位前停下腳來,專注地挑選著,最後拿出一個藏青色、繡工典雅的香包,遞到我面前,語重心長地說道:「我母親說過,香包會保佑,給人帶來好運;往後你在台中唸書,而我將到彰化當學徒,不知何時再碰頭。以後見到它,就像見到我,想起過去那段珍貴的友誼吧!...」就這樣,失去音訊多年,他送的香包我依然帶著。

經過相思樹下土地公廟,拐進圳溝附近的田埂,這是以前最常去的地方。
走在田埂上,發現田裡乾凅無水,稻子早已收割,只剩一畦畦參差不齊的稻根殘存著,還有遠處一堆堆橫放的稻草堆。

記的小時候,每到此時,總是呼朋引伴在稻田裡"烤蕃薯",蕃薯是"無料"的,採自蕭姓祠堂旁邊那大片的蕃薯田,有一次失手,被蕭姓人家追趕,文義因個小跑不動,當場被捉住,害得她母親向人家賠錢道歉,而文義也被「禁足」好一陣子。

但事過境遷,我們仍不改其志,照樣在田裡就地取材,燒起稻草,再利用稻灰的餘溫,將辛苦取得的蕃薯埋入,將其慢慢悶熟;

通常等待的時間是漫長的,我們一刻也不得閒,三人一組,玩起騎馬打仗,玩累了,脫掉鞋子,捲起褲管,紛紛跳入圳溝戲水捉魚,這裡產一種彩虹魚,在陽光直射下,呈現七彩顏色。

番薯也快燜熟了!拿起長長的竹竿,將番薯從稻草灰中翻出,這時番薯還直冒著煙呢,輕輕撥開,露出黃橙橙的薯肉,熱騰騰的香氣四溢,我們迫不及待地,就地狼吞虎嚥起來。

當望見夕陽慢慢沉落在貓羅溪底,踩著夕陽餘暉,然後心滿意足地各自回家。

這是冬天的場景,而夏天則是另一番景象;夏日的水田秧苗正長,下午大雨 過後,積水盈尺,淹沒田間小徑,這時蛙群避開暑熱,活躍於田水與田埂之間,這時,我與文義再次呼朋引伴,相約到田間捕捉青蛙。經常踩爛了秧苗,弄一身泥濘,回到家,免不了又是一頓責罵,但我們樂此不疲,依然故我。

這時雨停了,田埂的盡頭,便是媽祖廟,遠遠望見廟埕前豎立了七根高高的竹篙,即「豎燈篙」,因為民間信仰中,把燈篙看做是請神招鬼最重要的器物,

所以建醮時入醮前數日甚至於十天前就得建燈篙,燈篙的主要目的是邀請天上諸神前來鑒醮及共享功果,並且招引陰間的孤魂野鬼前來共享孤食,所謂孤食就是普渡祭拜鬼。

燈篙的數量有的僅有一根,有的豎三根,另有七根、十根,據說最多的有多達三十六根的例子,它是採用高、直、硬而去技留尾的青竹,豎在廟前空地及普渡場上,篙上要掛醮旗、天旗、天燈、天布、天錢、天金、以及孤魂旗、七星燈、地布、地錢等等,天旗、天燈、天布,天錢掛在陽篙上,做為召請天神之用。

豎燈篙的主要目的是在告訴天地眾神及陰間孤魂,這個地方在做醮歡迎他們來參加,因此燈篙就好像是請柬一般的作用,同時還具有路標的功能。

廟埕裡除了豎起燈篙外,精采熱鬧的布袋戲也同時上演,今日戲碼為「李靖與紅拂女」,這是我與文義最喜歡看的戲目。

故事敘述:隨末唐初,戰亂不斷, 民不聊生,邊境小國新羅久慕中原沃土,伺機逐鹿中原。新羅國王張仲堅,因鬢髮卷曲, 人稱“ 虯髯客”。他喬裝進入中原,企圖稱雄天下,但途中卻屢遭殺機,險境中巧遇宮廷歌舞妓紅拂女,虯髯客對紅拂女頓生情愫,但紅拂女卻深愛武將李靖,

有感他們的情誼,我、文義還有一青梅竹馬,自詡為風塵三俠,行俠仗義,打抱不平;我們之間沒有濃厚的感情糾葛,只有淡淡的孺慕情愫。

如今風塵三俠安在?就像當初的李靖、虯髯客、紅拂女消失在歷史的風中…

正看得入神,突然背後有人拍拍我的肩膀,轉頭一看,原來是國小同學順興,
好久不見,兩人就在廟旁的榕樹下,品茗敘舊起來,聊著聊著,談到了文義,順興面色凝重,嘆了口氣,然後悠悠地說:
「文義在一間化工廠工作,不幸鍋爐爆炸,被炸身亡… 」。
這消息對我而言,彷彿是晴天的霹靂.身為文義好友的我,竟然現在才知道他的處境;頓時覺得週遭一片沉寂,我與順興兩人相視無語,也不知經過多少時間,戲台前傳來熱烈的喝采聲,原來是,「李靖與紅拂女」已經進入最高潮了。可歎哪!文義的人生卻已經走到終點。

懷著沉重的心情,漫無目標地走著,走著走著,不知不覺又混入人群,只見民眾個個手持水燈,原來即將進行放水燈的儀式;放水燈是在召請水中孤魂,召請一些因溺水而死或因航海而死的水孤魂。隨著人群來到貓羅溪畔,準備施放祈福。

薄暮時分,施放前,由道士宣讀疏文奏報天地神紙,召請水中孤魂共享普施的隆厚心意,然後吟誦經讖以助亡靈超昇水域,再把燈中的蠟燭一一點燃,放入溪中,讓它隨水漂流。

水燈的式樣並沒有一定的標準,有的比較大像小土地公廟,有的比較小不到三十公分高,都是用紙糊成,底座都是用保麗龍做可以浮在水面,有的裝飾有紙飾有紙雕或彩繪,有的只是紅頂白壁沒有什麼圖案,不管如何,這是在事者對往生者的一種期待與祝福;一般人相信水燈漂流愈遠,能招引更多的孤魂,更能夠使施放的人事業順利,閤家平安。

回到家,一夜輾轉難眠,迷糊中睡去,醒來已是日上三竿。

只見母親正準備挑著米籮,裡面裝滿豬油、醬油、牲禮、飯菜、五味碗、酒、粿等,到指定醮壇前進行普渡,我急忙接起扁擔,母子二人徐徐向普渡現場進發。

醮場的佈置十分華麗,除了醮壇及燈篙之外,醮場中還可以看到很多紙糊的神明及器物,紙糊的神明包括山神、土神、大士爺、四大元師、六騎等等,山神、土地是最重要的守護神,山神守左門,紅臉黑鬚,面目威嚴,穿盔甲手拿著刀,騎著青獅,威風凜凜。

 土地就是土地神,穿黃衣載黃帽,紅臉白鬚,滿臉慈祥,騎著黃虎。而四大元師也是守護醮場的神紙,用來維持火場或祭場的清淨,防止邪魔外道入侵破壞。大士爺是最具特色及代表性的,俗稱鬼王或普渡公,主要任務是鎮守醮局掌管眾。他的造型奇特,頭上長雙角,口吐長舌,青面獠牙,身穿金黃色,頭頂上站一尊觀音大士像,一幅嚇人的面目,是為了威嚇眾小鬼,而頭上的觀音是因為他曾被觀音菩薩所收服,所以要觀音菩薩來監視他。

  除了紙糊的神紙之外,還有同歸所、寒林亭、金山、銀山等紙糊器物,同歸所是供孤魂野鬼休息的地方,寒林所則是供文人秀士的靈魂休息、金山銀山代表金紙銀紙供奉成山之意,主要功用是為了敬鬼。

醮壇前設置七、八百桌供桌,擺滿牲禮、紙錢,建醮法事開始了,由道士執扶一揮,啟請神明,唸誦種種經讖,請神明來鑑醮、安斗燈、獻供品等等,大家跟隨著持香叩拜。

結束前,先奏樂鬧壇,再由道士數人主持普度、化食,賑濟孤魂,普度眾生。 一切儀式完畢,化紙歡送孤魂,並焚化大士爺、翰林所、同歸所等,普度結束,建醮活動即近尾聲,這時,家家戶戶大開宴席,宴請親友,賓主盡歡。

夜半,又開始飄起雨來,打在窗外的芭蕉上,窸窣聲,擾人清夢,今夜又是個失眠的夜晚,信手翻出唐詩,讀至李商隱的「夜雨寄北」,不禁想起遠方的文義…

此刻正是「巴山夜雨」的時候,留下孤伶伶的我獨翦西窗燭,可恨哪!君竟無歸期,寄語只能求助殷勤的青鳥來幫忙…不知經過多少時間,模糊中,似乎來到僻靜的海邊,正值隆冬,只見遠處三兩隻孤佇的舢影,吞噬於起伏的波濤中,這裡的景物有點熟悉,原來是和平島;突然間,一對母子出現在我的視線,兩人依偎於寒風裡,默默無語地看著拍岸的浪花,身影是如此地熟悉,趨前一看,隱約見到文義與他的母親,他們的面容是如此地安詳、滿足,我正欲同他們打招呼時,突然兩人同時隱身消失於寒風裡…

猛然驚醒,才知是南柯一夢,對夢中的奇遇,驚歎不已!還記得文義曾經提及,其母親娘家在基隆的和平島,自從出嫁以來,為了家庭、小孩終日奔波,無暇回娘家一趟,後來他母親因為積勞成疾,撒手人寰,一直未能如願,所以他發願要到母親的故鄉-和平島,去走一走;事隔這麼多年,我不知道最後有沒有到那據負北隅一角的小島,但我確認那是他魂縈夢牽、日夜思念的地方。

我想或許我該再回和平島看看,憑弔這一切;順便帶上這篇文章,就當作祭文吧!告慰身在遠方的文義,紀念逝去的友人,含有千喚不一回的友情。


星期日, 1月 28, 2007

風的顏色

一天,兒子突然問我:風是什麼顏色?風應該是無色的;風真的沒有顏色嗎?念頭一轉,即將說出口的答案,就這樣突然哽在喉嚨。

風到底是什麼顏色? 這問題一直在腦中盤旋著…

直到去年暑假一場颱風,宣布停止上班上課,難得偷得浮生半日閒,想想有一段時日未曾觀看影片,於是冒著風雨帶著兒子到附近的錄影帶店租片,挑片原則當然由兒子決定,他盡挑卡通動畫,還直嚷著回家以後要與弟弟一起觀賞,我不忍心拂逆他的心意,就在我們正在結帳時,瞥現櫃檯上有一片「風中奇緣(POCAHONTAS)」VCD-多年前曾在學校看過,劇情故事頗為感人,歌曲配樂尤其動聽,依稀記其中一首名為「風的顏色(Colors of The Wind)」,或許能為我解答疑惑,正巧也是一部卡通動畫,於是決定將它一起租下。

經過我強力推薦,孩子們乖乖地坐著,準備觀看「風中奇緣」:故事從一批來自英國的拓荒者到達了美洲大陸開始,他們無情地掠奪資源,破壞了原有的生態,最後崇尚自然的印地安原住民,忍無可忍,為了保衛家園,決定與入侵者,決一死戰。

主角莊邁斯雖然身為拓荒者的成員之ㄧ,但卻不齒其他人的行徑;就在與美麗的印地安公主寶嘉康蒂邂逅後,更堅定其信念,試圖化解兩軍衝突;而寶嘉康蒂則面臨改變一生的決定,就在她猶豫迷惘的時候,偶遇充滿智慧的柳樹婆婆,在其幫助下,寶嘉康蒂學會了傾聽自己心中的聲音,並隨著風中的色彩去追尋人生的真諦…

此時悠揚的樂音響起,整個人似乎跟著旋律,隨風越過原野、橫渡大洋,一起遊歷繽紛的娑婆世界。

宇宙萬物,一草一木皆有靈性,因各有其獨特性,所以世界才能如此五彩繽紛,多姿多采。

風是有顏色的,但絕非平凡的單一色調,是用潑墨、渲染的,深淺不一,融入自然的景色,搭配成一幅美麗的圖畫。

風的顏色是隨著四季變換的,春天的風綠色帶點黃黃的草綠,和煦的風拂在盛開花朵的臉上,顯得更為嬌羞嫵媚;夏天的風是藍色,天空是淺藍;海水是深藍,藍色的穩重靜謐帶給大地些許的凉意,稍減暑氣;秋天的風,顏色是隨著楓葉變換的,早秋是黃色,仲秋是橘色而深秋是紅色,楓林殷紅一片,灑落一片片楓紅,秋天是豐收的季節,嗅到的風滿是果實成熟醇郁的氣息;冬天的風是雪白純淨的,卻帶著些許的灰暗,雖然經常冷的讓人直打哆嗦,但能讓心靈沉澱、思緒活絡起來。

正所謂心由境轉,相由心生;如果你的心溢滿柔情充滿期盼,風是綠色的,“春風又綠江南岸”;風是紅色的,夜晚的篝火,因為有風,所以才紅; 風是藍色的,藍色的海面,因為有風,所以才有波浪,藍色的波浪; 風是黃色的,秋天的田野,因為有風,掀起陣陣麥浪—金黃色的麥穗;風是白色的,雪絮因風而飄落,構成一片銀白世界。

風的顏色,它絢麗於無形,駐於眼中留在心裏,往往我們尋找它的形態,它卻起伏在無痕的塵世中、而我們卻正是忽略了它的色彩。當我們心裏想著風的時候,它隨著情感的心願而變換著,它擁有各種色彩,讓你的心裏充滿你想要的一切,它在眼中、在心裏;它在靈魂深處,充斥著各自不同的顏色,愛在風的顏色中,情亦在風的顏色中。

無奈這是一個強爭豪奪的時代,
爭奪的結果:烽煙四起,風雲變色;
破壞的結果:山川蒙塵,大地嗚咽。
貪婪是一切罪惡的根源,矇蔽澄澈的內心,眼見的世界是黑暗深沉、毫無色彩的,此刻風同樣是黑白、灰暗沒有色彩的。

何不放下貪得的心,傾聽大自然的聲音。
你曾聽過狼對著藍月嗥叫的聲音;你曾問過微笑的山貓為何而笑?
在松蘿小徑上奔跑;在金黃麥田中打滾。
與風打招呼,聽聽風的聲音,
蒼松的呢喃,訴說過往的歷史。
風輕拂原野;風越過大洋,
撫平你我的心中,
美化人類的心靈。

風是顏料,大地是畫布,畫筆則是智慧多情的你;隨著心情,恣意揮灑。

此刻窗外風雨加劇,大地一片昏暗
自然的變化一時的,內心的蒙蔽才是永遠的
再大風雨終將過去,總會雲破天開的。
那天,雲淡風輕,風再度揚起,

這時外面的風雨停了,影片也結束了,一顆激盪感動的心,久久無法平息,兩個小蘿蔔頭也從睡夢中甦醒了,我迫不急待地對兒子們劈頭說道:「我終於知道風的顏色,其實風的顏色,存乎你我的心中,任憑我們想像…」,兩個小蘿蔔頭揉揉惺忪的睡眼,一臉迷惑,畢竟他們還小,不能立即明白其中的真諦,這是有待一生學習的功課,學習與萬物共處,領悟自然的智慧。

突然領悟這些道理,我如釋重負,整個人清明起來,推開窗戶,只見久違的陽光正普照著大地,我的思緒正如燦爛的陽光,清澈而明亮。


外面景物經過風雨的摧殘,殘破不堪,萬物的殘破是一時的,但我深信,以大自然的力量韌性,不久就會恢復如往昔。

星期四, 1月 25, 2007

蛙鳴

夏夜窗前品茗,聆聽蛙鳴是一種享受,不記得宋朝哪位雅士,為體驗此情趣,曾築蛙鼓樓,以附會風雅;但真正體會此雅趣已是多年以後的事。

蛙鳴是童年甜蜜的記憶,小時後舊厝屋旁菜園裡,有一荒廢的小水塘,是祖父用來儲水澆菜用的;每逢立春時節,便傳來第一聲蛙鳴,接下來一波波短促而響亮的國國聲,將夜點綴的又熱鬧又新奇,讓我睡意全消,這才發現淡淡的月色穿過木格的花窗,透過月光隱約見到池塘邊有一個個跳躍的身影…

一早起床,便迫不及待奔往池邊一探究竟,只見池塘裡來了數名嬌客,正悠閒的泳動著,頓時整個池塘變得熱鬧起來。

往後整個夏天,是蛙群競鳴的季節,白天天氣酷熱,加上蟬聲嘹亮,蓋過了蛙鳴,經常午後,大雨初下,積水盈尺,淹沒田間小徑,這時蛙群避開暑熱,活躍於田水與田埂之間,這是捕蛙的最佳時刻,這時大家呼朋引伴,馳騁與田野間。

捉青蛙最普通的方法是用釣的,一根短短的竹竿,線的一頭緊繫著幾條蚯蚓,釣的時候,可以站在田中,把竹竿伸出去,讓粗線垂直的落在稻田裡,線尾的蚯蚓正好著地,將竹子一上下搖動,使蚯蚓似乎在地上跳躍,這時如果有青蛙在附近,便會一跳一跳的過來,一口咬住蚯蚓,釣的人將竹子往上提,一手將預先準備好的袋子迅速的伸過去,當青蛙知道情況不妙趕緊放口時,恰好掉入袋子裡。袋子通常很深,袋子的口用鉛線撐開,正像籃架的籃加柄,而網子是密的一樣。由於袋子深,縱然青蛙跳得再高,也沒有辦法再跳出去。

除了在稻田裡,也可以在路旁的水溝釣,就站在路上,把蚯蚓垂在水溝斜岸的草上,上下拉動,仍然有青蛙上鉤。

此外,還有一種抓青蛙的方式更特殊更好玩。稻子收割後,通常稻子是一捆一捆橫七豎八的丟在田裡,那稻草下面總是躲了有青蛙,我們就好幾個人一塊兒下田,由一人把稻草掀開,青蛙立刻放射式的往四面八方散,大家都朝著青蛙撲,青蛙動作太快,田裡又滑又濕,我們常常摔得全身泥巴,而只不過撲得幾隻小青蛙,我捉青蛙,單單是因為它帶給我快樂。

入夜後,沁涼的夏夜,則是蛙群大展歌喉的時刻,田野正舉辦一場交響音樂會。青蛙是主唱,其他的蟲唧是和聲,整個夏夜在狂歡、歡唱中度過。

多年以後,與蛙再續前緣,只是由廣闊的田野變為冰冷的解剖台,實驗室裡空氣瀰漫著福馬林窒人的氣息,台上老師正滔滔不絕地講授青蛙的生理構造,台下的我,靜靜地凝望著架在解剖台上的青蛙,那不是我童年記憶中,精力充沛的跳遠健將;如今只是一具垂死逐漸冰冷的軀體,其瀕死前的眼神是如此茫然無助,訴說著生命的脆弱。

生命無常,昔日活躍的田野嬌客,今日淪為解剖台上的實驗品;無情的寂滅,往往是有情喧生的開始,眾生看似無情,其實有情;人與人結緣,人又何嘗不能與萬物結緣,相遇於荒野田園之間,解剖台前-一樣的邂逅,不同的情懷。

隨著歲月的洗鍊,不再年少輕狂浪擲青春,漸漸懂得欣賞生命、享受生命,
如今,在每一個沁涼的夏夜,為自己泡上一壺閑茗,傾聽窗外的天籟-蛙鳴聲時而忽遠、時而忽近,連綿不絕;時而低沉、時而高亢,澎湃洶湧。

生命竟可以如此地喧囂,如此地嘻鬧,但有時卻極其靜謐、幾近無聲;抑揚頓挫,生命就像一曲蕩氣迴腸的交響樂,挑動你我的心弦,但曲終終將人散。

看過一篇關於蛙鳴的報導,其實蛙類大部分的時候都安安靜靜地單獨躲在暗處,不發出聲音,也不和同類接觸。但到了繁殖期,就會成群遷入水域,並發出叫聲,而且不分晝夜都很活躍,尤其下雨天的時候更是興奮。

暑假去了一趟桃米社區,領略了那兒的蛙鳴,才知道青蛙的叫聲竟是如此多變,草湳溼地是桃米里最大的溼地,常年可見之蛙類約15種,還有其他各種動植物,是中部地區很有代表性,值得加強保育並提供生態教育及旅遊之寶貴濕地。

這時已是傍晚時分,天空已卸下白天的湛藍,風送來的是夜的黑。沿著濕地中規劃的步道前行,沿途可見許山胡椒、木荷、茄苳、香楠等台灣原生植物,驚見金黃蜻蜓、大華蜻蜓、粗腰蜻蜓、青紋細璁等多種蜻蛉在面前、頭頂群舞…

這時停下腳步,靜靜的,在溼地深處,此起彼落的蛙鳴聲。保育員要我們仔細聆聽:
「ㄨㄚ、ㄨㄚ、ㄨㄚ…」聲音高亢、連續毫無間歇-這是巴氏小雨蛙的鳴唱;
「ㄍㄜ、ㄍㄜ-ㄨㄚ、ㄨㄚ」聲音間歇而低沉-這是莫氏樹蛙的叫聲;
牛蛙是 「ㄨㄥˊ,ㄨㄥˊ」低沉,綿長連續的叫聲;
而小雨蛙則是「ㄍㄜˊ,ㄍㄜˊ,ㄍㄜˊ」低沉連續的叫唱著…
偶而還傳來蟾蜍的低吟,還有一些不知名蛙類的鳴叫。

竟然有如此多不同的蛙鳴,我們頓時開了「耳」界。

夜深了,淡淡的月光,灑的床上一片銀白,我身子一鬆,恣意的躺在月色裡,盈耳盡是蛙語。

近日夜半,發現露水更重了!!!蛙聲變少了…

夏日將殘,期待來年春江水暖,第一聲蛙鳴響起,再度劃過夏日寂靜的夜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