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城裡的冬天似乎來的特別早,才十月,凜冽的北風呼嘯著,吹過山巔,相思林,還有靜臥野地的貓羅溪…
那年冬天,回家鄉探視年邁的祖父,祖父提議到貓羅溪畔芭蕉園走走,於是祖父、我還有就讀國小的堂弟,祖孫三人向溪邊出發。
來到溪邊,小心翼翼地攙扶著爺爺下車,翹首四望,貓羅溪歷經了「九二一地震」的摧殘,容顏破碎,原本略微筆直的河道,如經分叉成數個沙洲。溪邊的蘆葦,早已耐不住西風的肆虐,紛紛蜷身啜泣起來,只見蘆叢三兩隻鵪鶉,正頂著寒風,拼命地覓食…
貓羅溪為何喚為「貓羅」已無史蹟可考,或許是由平埔族與轉譯而來吧!為烏溪下游左岸之一大支流,東北鄰烏溪本流,南與濁水流域為界,西背八卦山脈,發源自南投縣境之中心山,流經南投縣之中寮、名間、南投、草屯,台中縣之烏日鄉,以及彰化縣之芬園鄉等鄉鎮,於彰化市快官附近匯入烏溪本流,長約47公里。 其重要之分歧包括平林溪、軍功寮溪、茄荖溪及溪州排水等,全流域集水面積約377.5平方公里。本溪上游在千秋里附近出谷後漸趨平緩,自千秋橋至振興橋段平均坡降約0.003,振興橋至平林橋段平均坡降約0.0006,平林橋至出口匯流處平均坡降約0.004,可謂一緩流河川。 本溪河幅不甚寬廣,最窄處不及200公尺,最寬處也不超過1,300公尺,大部分河段皆有約50公尺至100公尺寬之明顯深水槽,屬於複斷面河槽。
貓羅溪一直是鄰近幾個鄉鎮的命脈,無數的農田都仰賴它灌溉,而它也任勞任怨擔任此工作。記憶中溪水是清澈的,當時溪中盛產一種彩虹魚,當於離開溪水的那一剎那,在陽光直接照射下,現出七彩光芒,因此鄉人稱之為「彩虹魚」,年紀稍長,我翻遍了各百科全書,魚類圖鑑,一直找不出這「彩虹魚」真正的學名,後來溪水逐漸混濁,「彩虹魚」芳蹤已杳,人們也漸漸淡忘它的名字了。
走進自家的芭蕉園,園裡的芭蕉,長的稀稀落落的,爺爺說,今年連續幾個颱風,吹倒許多芭蕉樹,導致青黃不接,產量減少。這時,一隻烏鶖在不遠處的檳榔樹上直叫著:
「吃酒,吃燒酒…」,陣陣叫喚,祖父嘴角不禁露出一絲的微笑,
「好久沒有見到烏鶖了!」我與祖父異口同聲說道,
記得小時候,這溪畔植滿檳榔樹,每當天剛破曉,成群的烏鶖就在樹上聒噪著,而我老愛跟著祖父在自家的農田幹活,每剛套好了犁,烏鶖就停止了叫唱,然後飛將下來,跟在犁後跳,啄食蠐魯、蚯蚓隻類的土蟲,但隨著農藥的發明,烏鶖再也覓不了食,漸漸銷聲匿跡,烏鶖具有強烈的地盤觀念,當有其他鳥類入侵,便奮不顧身,起而驅趕,一直是蕉樹的守衛者,但物轉星移,如今也只能棄守家園,遠走他鄉了。
遠處紅色拱形的綠美橋,橫跨貓羅溪,這是以前聯絡市區與「軍功寮」的必經要道,祖父回憶說以前沒有這座橋時,要到對岸,經常是涉水而過,平日,溪水清澈涓細,但每當大雨過後,溪水暴漲,往往淹沒附近的農田。為了方便連絡交通,最初,搭建竹筒橋,後改為水泥橋,物轉星移,自從新建大橋後,就此荒廢了好一陣子,甚至有人提議將之拆除;
後來九二一地震將新橋震垮,而舊橋卻奇蹟似完好無缺,屹立不搖,最後經過熱心人士的奔走,決定將舊橋保留下來,將其規劃為行人徒步專區,並賦予其一個頗為詩意的名字,
順著修好的河堤走著,這一段由於剛整治完成,別有一番風味,經常吸引人群來此攬勝,只見溪水汨汨的流著,似乎對人們訴說不完的陳年舊事…走著走著來到了附近的包尾山,站在包尾山的制高點遠眺貓羅溪,在頂寮附近,水流趨緩,在靄霧薄暮籠罩下,景物層次分明好似一幅水墨畫,上游中寮鄉段,溪流兩岸竹林茂密,碧山岩隱身其中…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